原文刊登於2024年11月4日《明報》周一校園訂閱版之《智學公民》
「該案歷時7年多,涉及不同時區,我必須協調來自不同國家、20多名律師組成的案件團隊。」曾是美國頂尖律師事務所訴訟律師的劉佳韻(Gabrielle)分享她工作生涯中的難忘經歷為一宗協助韓國客戶追回欠款的判決,案件涉及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等多個司法管轄區,亦必須處理複雜的法律爭論,她表示過程充滿挑戰,而這正是她喜愛律師工作的原因之一。
問:Uni Dream
答:律師劉佳韻(Gabrielle),畢業於劍橋大學,持地理學學士學位,後於香港城市大學取得法學專業證書(PCLL),並獲取香港執業律師資格
問:你當初為何選擇修讀法律?
答:我爸老說我很擅長和他辯論,這成為了我修讀法律的動力之一。年輕時,我夢想進入結合寫作與專業的領域,所以想成為記者或作家,後來我發現法律正好能夠滿足這需求。訴訟能提升寫作能力、理清思維邏輯,並增強我公開演講的自信心,我很喜歡這些挑戰。
問:法律專業的畢業生是否只能從事律師工作?還有其他職業選擇嗎?
答:法律系畢業生可進入法律諮詢、銀行與金融、新聞、法庭、政治等多個界別。不過,攻讀法律學位需投入大量時間、資源和努力,因此在投入法律以外的領域前,可考慮先在法律行業工作,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這職業,我個人在修讀法律期間,已開始擔任律師助理。
法律是非常實用的學科,可讓你更了解社會背後的法律運作,例如民事訴訟程序或處理遺產的法律流程等,這些知識在人生中隨時也能派上用場。
問:你如何看待法律與科技的融合?科技會改變法律行業的未來?
答: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對律師的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例如AI已廣泛應用於法律搜尋的工作上。對律師來說,最沮喪的事莫過於花了數小時研究,卻找不到相關案例、先例或文章來解決問題,AI能幫助律師更快及更準確地找到所需資料。AI亦能準確地篩選大量法律數據,提升訴訟律師在法律研究上的信心。另外,AI還能加速企業律師在併購案中的盡職調查,分析數千份文件並篩選出最相關的資訊。
不過,雖然運用AI科技可提升效率並逐步改變法律行業,但要完全取代律師日常工作仍有一定難度。
問:你認為成為成功的律師需具備哪些特質或技能?
答:必須在軟技能和硬技能之間找到良好平衡。軟技能是指律師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商業敏銳度、細心、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及談判技巧。你必須高度自律,並懂得自我激勵。
硬技能方面,律師必須對所屬的法律專業領域瞭如指掌,熟悉相關流程,具備分析複雜法律概念和策略的能力,能撰寫法律文件,並向客戶、律師同僚、大律師及法庭清晰地陳述和解釋這些概念。
除此之外,律師需要具備堅韌的意志,能夠面對批評和失敗,同時要靈活處理客戶關係,並在堅韌和同理心之間取得平衡。如果你喜歡接受挑戰並能在壓力下工作,那你可能會非常享受法律相關的職業!
問:對於想成為律師的同學,你有什麼建議?
答:對於有志成為律師的同學,需先修讀法律學士(LLB),再完成法學專業證書(PCLL)。取得PCLL後,需與律師事務所簽訂為期兩年的實習合約,並在實習期結束後才可正式取得律師資格。整個過程大約需要6至8年。
如果同學想先修讀其他本科學位,之後可再透過法律轉換課程(如法律深造文憑GDL或法律博士JD)進入法律領域,也是可行的路徑。
不論選擇哪一條路徑,重要的是在學習期間積極申請律師事務所的實習或律師助理職位,累積實務經驗。這不僅能讓你更深入了解法律行業,還能為畢業後的求職增添競爭力。
知多點法律學
法律學專業包括對法律原則、法規以及案例法律先例的深入研究和實際運用,旨在捍衛權利、解決爭議,並維護社會和諧。法律領域還涵蓋多個專業領域,如刑事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和國際法,部分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不允許本科生修讀法學專業,而需要獲得研究生法學學位。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均提供法律學士學位,但入學競爭激烈,尤其是對英文成績的要求極高。部分學生會到英國等地修讀法律,回港通過「海外律師資格考試」後可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