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職業解碼》小團隊多嘗試 探索動畫路 — 動畫導演何歷

原文刊登於2025年5月26日《明報》周一校園訂閱版之《智學公民》


「我覺得大眾對動畫始終是有需求的。」入行14年的動畫導演何歷(Nic)分析行業當下的處境。Nic 表示過去香港的動畫業主要由大公司製作,後來陸續出現很多像 Nic 這樣的小團隊,讓動畫製作者可作更多嘗試,也令有志入行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動畫業,有助累積經驗,摸索出自己的路。


何歷指出近年經濟欠佳,願意投資動畫製作的人寥寥無幾,但幸好觀眾已習慣看串流平台,所以認為長遠而論市場應有復蘇甚或增長的空間。
何歷指出近年經濟欠佳,願意投資動畫製作的人寥寥無幾,但幸好觀眾已習慣看串流平台,所以認為長遠而論市場應有復蘇甚或增長的空間。

答:動畫導演何歷(Nic), 動畫導演何歷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是本地動畫工作室 Intoxic Studio 創辦人之一,致力創作富香港特色的原創動畫。原創動畫項目《山海歷險》曾獲 DigiCon6 ASIA 亞洲總選銀獎,並入選多個國際動畫節。

問:Angela 博士,Uni Dream 學術總監,擁有20多年大學教學及行政經驗,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現致力透過教育科技協助學生探索志向、規劃升學,並實現學術與職業夢想。


問:你如何開始接觸動畫創作? 

答:中學時我藝術科成績最好,於是選擇升讀理大的多媒體設計高級文憑課程。當時的畢業作品是為組樂隊的朋友製作動畫 MV,導師覺得水準不錯,我繼而升讀數碼媒體學位課程,正式開始學習動畫製作。畢業後我和6名朋友合資開辦動畫工作室,工作至今。

 

問:動畫製作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答:我有選擇困難症,動畫製作正好包含繪畫、寫故事及剪接等不同工序,還有角色及場景設計等與美術相關的東西,我覺得它是囊括最多不同媒介的藝術,讓我可以什麼也碰碰。

 

另外,我想很多喜歡畫畫的朋友也跟我一樣是「I」人(內向),未必善於用言語表達自己,但動畫讓我們透過畫畫及故事讓別人看見和認識自己,這也是動畫這行業很吸引我的地方。

 

問:請簡單介紹動畫製作的流程及你的日常工作。

答:一開始先有故事的想法,然後將它畫成 storyboard(分鏡劇本),這步驟很重要,因為團隊會一直以它作參考製作。之後我會將 storyboard 製成 Animatic(類似會動的漫畫),不同的團隊可開始設計場景和角色等,再由動畫師製作成動畫。

 

團隊畫好後便是 compositing(合成),即將畫好的東西結合,過程中加入光影及特效,最後是配音及配樂等後期製作。

 

我的日常工作分成製作個人作品及為客戶提供動畫服務,如製作動畫廣告、MV或教育短片等。前者大多是約十多分鐘的短片,製作團隊或多達十多人,製作時間可長達一年;後者所需的動畫通常時間較短,我們通常會在一個月內完成工作。

 

問:對有志從事動畫創作的中學生,你有什麼建議? 

答:喜歡(動畫)是必然的,否則很快便會被淘汰。同學不妨趁年輕時入行,訂立短期目標,再定時限評鑑自己的表現。

 

同學可嘗試經營社交媒體,不但能分享作品給大眾欣賞,展現個人才能,亦有助你認識到動畫圈的人。我的工作室主要透過社交媒體招聘員工,我也會透過社交媒體欣賞應徵者的作品。當然,入讀相關的科目也是有助入行的途徑。


知多點動畫創作相關課程

有志投身動畫行業的同學,可考慮高中後修讀設計、多媒體、視覺藝術、動畫與視覺特效等課程。例如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提供媒體設計課程,培養學生在動畫、遊戲設計等領域的創作能力。香港城市大學的創意媒體學士課程提供動畫、遊戲、新媒體等多元選修,香港都會大學則設有動畫及視覺特效藝術學士課程,課程強調動畫製作與數碼特效的整合訓練。此外,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提供動畫及視覺特效高級文憑課程,設有角色動畫、視覺特效及美術指導等專修方向。

 

動畫師的職業出路廣泛,包括動畫製作、影視特效、廣告設計、數碼營銷、教育及創意產業等。學生可透過參與短片比賽、自學動畫軟件、建立個人作品集及參加創意工作坊方式提早準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