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未確定專業」亦無須擔憂:探索美國大學教育的多元入學路徑

對於有意向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而言,他們或許會留意到眾多高校提供了「未確定」或「未申報」專業的申請選項。許多學生可能會對此感到躊躇,擔憂選擇此選項會削弱其被心儀學府錄取的機會。然而,基於我本人以「未確定」專業身份成功申請所有八所常春藤盟校的經驗,我可以明確地說,這種擔憂並無根據。誠然,部分學校或學位課程可能要求學生明確申報特定專業,或在此類情況下對申請者更為有利。但同樣存在諸多情境,其中選擇「未確定」專業作為申請選項反而能帶來更為積極的結果。這一選擇的適宜性,實則取決於每位申請者的具體情況與需求。



那麼,這些特定情境可能包括哪些呢?


當個人擁有多元興趣,卻尚未形成某一領域的強烈熱情時。要求大多數17至18歲的青少年精確決定未來四年的學習方向或職業生涯規劃,實屬不易。在此情境下,利用大學首年作為探索各類課程的契機,至大一學年結束或大二學年伊始再行確定專業方向,無疑更為明智。大學普遍設有核心課程體系,面向所有學生開放,不受其未來專業意向的限制。學生應充分利用這一時段,深入探索潛在的興趣領域。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學生都會在這一過程中意外「發掘」出自己未曾接觸或自認為不擅長的領域。例如,在高中階段,我始終視寫作為短板,因而自認為數學或科學專業更為契合。然而,在哈佛大學大一期間修完說明文寫作課程後,我意識到自己在分析性寫作方面頗具天賦,最終選擇了人文科學作為我的專業方向。


當你需要在個人核心興趣領域內提升學業成績時。部分學生或許已明確其主修意向。然而,若僅憑其當前中學成績申請特定專業,可能難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在數學與科學等核心領域。在此情境下,選擇以「未確定專業」身份申請,並利用大學首年時間專注於提升大學層次課程的學業表現,或許更為有利。但請注意,此策略僅適用於那些無需學生在大一伊始即修讀特定必修課程的專業。


再者,若你發現現有專業選擇無法滿足個人獨特興趣或職業規劃需求,部分高校允許學生設計個性化專業。這可能涉及跨領域專業的融合,或是全新專業的開創。在此類情況下,學生需精心構建其個性化專業的合理性,並在入學後積極爭取相關院系的認可與支持。


那麼,從這一討論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哪些重要啟示呢?在填寫美國大學申請表格時,若面臨選擇專業的困境,應深刻自省:「我是否已具備足夠的知識基礎,以在當前階段做出明智的專業選擇?」若感到猶疑不決,且所申請的大學允許此類操作,則不妨以「專業未定」作為聲明。對此,無需過分焦慮。再者,學生在大學初期調整專業方向實屬常態,這恰恰反映了隨著對多元領域及潛在職業道路的深入了解,個人興趣亦會隨之發生轉變。因此,務必審慎思考自身狀況,並與高中升學顧問及家庭成員充分溝通,共同評估以「專業未定」或「未申報專業」身份申請是否最為適宜。若決定採納此方案,請務必注意,個人陳述應與「專業未定」的聲明保持內在一致性。例如,不宜在陳述中過分強調對太空探索的熱愛,而同時未將相關科學專業作為意向選擇,這在招生官眼中顯然有悖邏輯。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